當前貴州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把大扶貧作為重大戰略,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今年5月,省委書記陳敏爾在臺江調研黨建扶貧時強調,黨的領導是扶貧開發的關鍵,全省各級黨組織要堅持把黨建扶貧作為助推大扶貧戰略行動的有效抓手,最大限度凝聚精準扶貧正能量,努力探索黨建扶貧新路子。我們要把黨的建設與推進脫貧攻堅結合起來,統思想、強組織、實作風、重制度,發揮黨建的核心引領作用,為落實大扶貧戰略提供堅強保障。
抓思想建設,凝聚脫貧攻堅工作合力
“思想決定行動,態度決定成敗”。扶貧開發是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點工作,是最艱巨的任務,不是隨隨便便一沖鋒就能完成,全黨上下應充分認識到扶貧形勢的艱巨性、復雜性和緊迫性,做到思想統一,行動一致。尤其在扶貧工作已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期,黨員干部必須克服畏難情緒,堅定信心,以擔當有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狀態,打贏脫貧攻堅戰。各黨組織要扎實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深化黨內經常性教育,深學篤做,尤其要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重要指示精神,指導扶貧工作實踐,做到扶真貧、真扶貧。黨員干部應避免“各自為政”,心要往一處想,力要往一處使,切實把思想統一到中央、省委對扶貧開發的決策部署和工作要求上來,堅定信心,厘清工作思路,凝聚工作合力,狠抓工作落實,確保脫貧攻堅任務如期完成。
抓組織建設,筑牢脫貧攻堅工作基礎
“給錢給物,不如建個好支部”。沒有堅強的組織保證,就無法保證脫貧攻堅工作落到實處。扶貧工作的關鍵在于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幫扶單位在組織建設上應理成一條線,一頭抓本單位組織建設,提高黨員思想覺悟,引導本單位黨員干部積極投身扶貧工作,爭當帶領農民干事創業的“引路人”;另一頭是協助被幫扶地區加強組織建設,提高當地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進而激發當地黨員在脫貧攻堅中堅定信心,帶頭致富,發揮示范作用,帶動當地更多困難群眾走上致富道路。俗話說“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黨員,黨員看干部”。扶貧工作要派準干部,尤其是派準“第一書記”,發揮他們身處一線的領導優勢,著力解決基層“班子軟、能力弱、隊伍散、經濟窮”的問題,通過扎實有效的扶貧舉措,幫助基層黨組織把自身建設成脫貧致富的“主心骨、頂梁柱”。
抓作風建設,強化脫貧攻堅工作保障
“風清則氣正,氣正則心齊,心齊則事成”。作風問題關系人心向背,關系黨建扶貧的好與壞,成與敗。當前脫貧攻堅已經進入“深水區”,新形勢、新任務對基層黨組織作風建設提出了更高、更嚴的要求。各級黨組織一方面應大力宣傳在脫貧攻堅中做出突出貢獻,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的優秀黨員,進一步掀起向榜樣學習的熱潮,營造學先進、比先進、趕先進的良好風尚,引導黨員干部在脫貧攻堅戰場中干事創業、爭當先鋒;另一方面應加強對黨員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監督,以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為契機,深入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委十項規定,嚴查“四風”,為精準扶貧保駕護航。有些地方扶貧投入不少,但實際效果不佳,主要還是基層黨員干部工作作風方面存在問題,沒能嚴格按照精準扶貧要求落實“六個精準”,削弱了黨組織的戰斗力,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費。黨員干部應率先垂范、主動作為,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辦群眾之所需,把脫貧職責扛在肩上,把脫貧任務抓在手上,把嚴的要求、實的作風貫穿整個扶貧過程,以優良的黨風促政風帶民風,為脫貧攻堅提供有力的精神保障。
抓制度建設,增強脫貧攻堅工作活力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制度是做好扶貧工作的基本保證,應讓制度在扶貧實踐中煥發活力。當前扶貧工作大多只剩下“硬骨頭”,越往后,剩下的貧困人口貧困程度更深,脫貧難度更大,只有依靠強有力的制度保障,才能將脫貧攻堅措施落實到位,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應堅持精準扶貧工作機制,落實“六個精準”“六個到村到戶”,不落下一位貧困群眾。完善扶貧工作臺賬管理,對貧困戶建檔立卡,實事求是制定分類脫貧措施,逐一實現減貧脫貧目標。進一步強化選派工作目標考核,建立嚴謹科學的考核系統,把“軟任務”變成“硬指標”,將省委、省政府“1+10”文件、“五個一批”、“十大行動”等明確任務指標納入考核指標體系,細化考核內容、量化考核指標,避免干多干少一個樣。實行嚴格獎懲制度,對目標考核優秀,想干事、會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優秀基層干部,予以提拔和重用;對目標考核不合格的,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的基層干部,采取召回管理、崗位調整、約談問責等方式進行處理。要落實省委關于“四位一體”從嚴管理干部意見,把政治強、懂專業、善治理、敢擔當、作風正的好干部選育出來,更好地服務于大扶貧戰略。
(作者為貴州財經大學黨委書記)